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中医药 > 中医药保健 > 《中医疾病预测学》 > 第六十一章 肝系病先兆
编号:11419940
九、中风先兆防治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中医疾病预测学》
     对中风先兆的处理,其中,中经络先兆与中脏腑先兆的处理各不相同。

    (一)中经络先兆防治

    中经络先兆多为缺血性脑卒中前躯证,以痰瘀阻络为主要病机,出现先兆证时应化痰通络。因是内源性痰浊,故应通过调整脏腑阴阳,消除内源性浊痰的产生根源,截断脏腑虚实与风、火、痰、浊之间的病理因果关系,是化痰浊的根本大法。

    阻截治则 缺血性脑出血先兆的主要治疗原则为化瘀通络、豁痰泻浊。因脑血栓形成主要为脉瘀,导致脉瘀的机制为气血的清浊滑涩异常,血浊发展为血瘀,所以解决的根本方法在于化瘀,包括行气、豁痰及泻浊等法。可采用泽泻汤、减肥饮、温胆汤等,然大多数减肥失败者,皆因食欲过亢,饮食不能节制,因此自始至终必须配合抑脾火制胃纳的药物方能断其源,除其根。

    对脑动脉硬化者,大多体质肥胖,食欲旺盛,其特点为肝脾失调,笔者将其机制称为"脾旺肝弱"。因为脾旺致肝木受抑,肝木被郁不能疏土,土失布运致浊阴不降,痰浊内生,故治疗当抑脾舒肝、运浊化痰。《内经》曰:"诸湿肿满皆属于脾"正可说明。方用防风通圣散或减肥饮柴胡、薄荷、苍术、茯苓、陈皮、黄连、小枣、荷叶、竹茹、白矾(分冲)。脑血栓形成的治疗原则为化瘀通络,豁痰泻浊,或以温胆汤加参三七末、丹参、地龙、桃仁、红花有较好的疗效。必要时加水蛭末。

    (二)中脏腑先兆防治

    中脏腑先兆多属出血性脑卒中,如为脑溢血前躯伴高血压者,多有肝阳上亢,内风欲越之证。出现先兆证后,急应滋水涵木,平肝潜阳并兼以豁痰熄风,多能避免或延缓中风的来临。可酌用镇肝熄风汤,滋水清肝饮:柴胡、白芍、生地、丹皮、山药、山萸肉、茯苓、泽泻、夏枯草、石决明、生牡蛎或杞菊地黄丸之类。

    (三)生活调摄及体育锻炼

    发现中风先兆后,除配合药物治疗外,应立即注意调摄生活起居及控制体重(详见第六十章第二节),劳逸结合,切不可连续干紧张的工作,一定要让血管紧张度降低,要保证充足的睡眠,心情要乐观愉快,生活起居,必须轻松协调。体育锻炼,尤其是慢跑、气功均能降低胆固醇,对延缓动脉硬化,调整血压颇为有效,是防治中风的积极措施。

    (四)配合现代检查

    对动脉硬化,中医切诊很有价值,笔者长期观察,注意到寸口脉的硬度对动脉硬化的发展颇有观察价值。脉管硬者,血脂几乎长年偏高,通过一定的防治后,寸口脉的硬度可有相应改善。

    出现中风先兆后,除用中医传统的望、闻、问、切加强观察外,并积极配合现代科学及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检查。如血脂分析(实验室)、脂蛋白电泳图、心电图、X线、超声波、脑电图等检查动脉硬化、冠心病。

    (五)饮食管理

    饮食管理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步骤,出现中风先兆的患者往往都有动脉硬化、血脂及胆固醇偏高。因此,控制每日饮食的总热量及食低胆固醇、低糖和低脂饮食是非常重要的,由于中风先兆患者食欲多亢进,因此不科学管理好饮食,将会使中风的防治失败。

    (1)β脂蛋白高,并合并胆固醇高:膳食管理低脂、低胆固醇。

    (2)甘油三酯高,不伴胆固醇高:膳食管理当限制糖及总热量,胆固醇不限制。

    (3)胆固醇高,伴血脂升高:以限制胆固醇食物为主,脂肪可较少受限制。

    每日

    脂肪在50克以内,醣250克以内(不吃单糖),胆固醇限制在300毫克以内,总热量每公斤体重104.5~125.4焦(25~30卡)〔35〕。

    (六)中药降脂药

    可以防己黄芪汤酌加泽泻、山楂、竹茹、芦根、何首乌、柏子仁、黑芝麻、苡仁、葛根、荷叶、茶叶。

    (七)降脂食物、菠菜参考

    绿豆、黄豆、芹菜、荠菜、西瓜、冬瓜、黑芝麻。, 百拇医药